监督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工作 > 监督动态
弥渡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关于全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弥渡县人大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6942   【字体:

根据《弥渡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814日到县就业局,817日至19日到红岩镇、弥城镇、寅街镇、苴力镇召开调研座谈会,并深入到生产企业、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技能培训现场等实地查看,全面了解全县劳务输出情况,发出调查问卷17份,收到意见建议27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弥渡县2019年末总人口32.93万人,农村劳动力17.78万人,占总人口的54%,坝区人口较为集中,但耕地较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推动全县劳务输出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各级责任,把深化劳务输出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县乡村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积极对外开展接洽,为劳务输出搭建平台,由县级领导牵头,就业机构负责,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向优质的企业积极推介优质的人才,打造了弥渡劳务输出海底捞用工输出基地弥渡个性化品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大力开展招聘、积极推介就业岗位,大力开发乡村公岗;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受疫情影响劳务输出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农民工服务站,提供点对点、直通式保障服务,主动对接省外人社部门和用工企业,确保农民工顺利返岗;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对新出台的稳就业暨就业扶贫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以政策落实鼓励劳动力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培训,努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在全县广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引导性培训等,2019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劳动力培训60307人次。目前全县共转移就业10.9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62%,其中县内务工4.5万人,县外省内务工3.44万人,省外务工3.03万人,国外务工60人,主要输出地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以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为主,近11万人的务工大军年务工收入共计超过20亿元,打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不可替代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氛围不浓。一是有的乡镇、村对劳务输出工作主动谋划少、被动应付多,没有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主动对外联系劳务工作少,缺乏当好红娘的意识。二是部分乡镇社保中心、村级代办员对劳务输出政策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在工作中办法不多,加之临聘人员较多、经费不足、业务量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三是对劳务输出政策知识宣传不够,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做得不细,导致部分群众对外出务工心存顾虑,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的思想依然存在。

(二)输出主体培育不足,组织化程度低。我县劳务输出起步较早,八十年代起,部分企业(主要是建筑企业)承担了劳务输出的主力军,有组织的输出了部分劳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务需求的增加、外出人员的增多,有组织的输出人数与外出人员相比占比较低,绝大部分务工人员属于自主外出、亲属介绍、朋友邀约,导致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机构和镇村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难以开展,而全县现有的9家民间劳务输出机构,除云南劳动服务实业总公司大理分公司在培训转移具备一定的条件外,其他大多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培训的有效性不够。目前,我县劳动力人口文化水平初中以下6.54万人36.6%初中8.87万人,占49.8%高中及以上2.43万人,占13.6%,总体来看,一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受过专门技能培训的不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从务工行业上看,输出人员大多从事以手工操作和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技能要求低的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行业、餐饮服务、电子行业的低端,收入不高。二是对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培训仅限于为完成上级下达培训任务而培训,在动员发动群众、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未能充分听取群众意愿,导致部分培训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培训与转移形成两张皮,通过培训达到劳动力转移的人员不多,未能达到培训一批、转移一批的目的。

(四)区域性政策差异依然存在,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难。我县有部分整户外出人员常年在外务工,涉及住房、就医、就学等权益难以保障。由于区域性政策差异,全国医保政策未能实现平衡,导致务工人员在外就医报销比例较低、医疗支出负担较重,子女就学难、就学贵,难以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政策法律知识不足,遇有工伤事故、劳资纠纷等,自身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挫伤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五)基层服务机制不健全,老人赡养、子女教育问题突出。部分家庭青壮劳动力全部外出,留下老人和孩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出现了部分老人无人照料、孩子无人看管的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厌学、辍学、失学孩子均为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是对道德伦理的冲击,也导致部分家庭期盼子女成才的梦想破碎,影响了农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充分认识劳务输出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升农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县乡(镇)领导是劳务输出的主要组织者,要亲自督促协调,发挥好中介组织作用,找准劳务输出市场,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地区及相关企业加强联系沟通,建立起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认真研究,出台有效的考核激励奖惩机制,用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检验各级的工作成效,努力形成县乡村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要整合人社、妇联、工会、共青团、扶贫等现有培训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一要开展全员培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要分类开展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职教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突出培训重点,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工作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输出意向的中青年群体为重点,采取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并辅之以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努力使培训的内容符合就业岗位要求、符合劳务市场需要。三是要实行订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劳务输出机构要加强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确定用工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前培训,以满足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确保劳务输出的稳定性。

(三)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六稳六保的政策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一是落实好相关政策和奖补激励机制,扶持本地劳务公司发展壮大,鼓励公司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产品市场前景好、信誉良好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外出人员推介工作岗位、提供就业平台,对实现输出劳务人员稳定就业的,给予公司一定的奖补资金。二是引进经营状况较好的劳务公司落户弥渡,在相关政策上一并予以支持和重视,在各劳务公司之间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三是充分发挥县镇劳务机构的作用,精心打造我县劳务品牌,继续做大做好海底捞用工输出基地弥渡劳务品牌,严把劳务输出质量关,进一步培育新的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业的竞争力和就业率,有效提升全县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使我县逐步从劳务输出大县转变为劳务输出强县。

(四)健全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外出人员后顾之忧。就业机构要加强与劳务公司和输出地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可在外出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弥渡县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站),为外出务工人员在用工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前沿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构、村级党组织、理事会的作用,在村组建立健全关爱服务队,学校组建留守儿童关爱队,对空巢老人开展日常观察、定期服务,对留守儿童点对点、一对一开展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切实把关爱后方行动落到实处,使外出务工人员静得下心、安得下身、赚得了钱。

(五)加大产业培育,就近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充分发挥我县在种养殖方面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继续扶持本地现代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外地先进企业,积极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同时,要积极宣传返乡人员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技之长、头脑灵活、有回乡意愿的人员回乡创业,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既为当地产业兴旺贡献力量,也能吸收部分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

(六)加强队伍建设,为劳务输出提供保障。一要配齐配强县镇劳务输出机构工作人员,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确保有人办事、办得了事。二要加强县镇村劳务输出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增强他们履行岗位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掌握劳务输出政策业务知识,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为推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提供保障。

分享到:

弥渡人大 微信公众号